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身份”的定义正在被彻底重构。过去,我们谈到身份管理时,默认的对象是“人”——员工、访客、外包人员。但随着多云架构、SaaS 系统、自动化工具以及 DevOps 流程的大规模应用,身份的边界正在迅速模糊。今天,一个身份,可能是某个开发人员的登录账号,也可能是一组自动化脚本在后台运行的服务账户,抑或是一段正在生产环境中调用核心接口的 API Key 。非人类身份(Non-Human Identity, NH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组织内部扩张。从 CI/CD 机器人、数据库连接用户,到微服务通信的服务账户、外部系统调用的 API Token,机器身份的数量早已远超人类身份。而它们拥有同样敏感、甚至更高的权限,却往往不受传统身份治理体系的监管。人类与非人类身份之间正在形成复杂的耦合关系。问题不再是“身份太多”,而是“缺乏一个能够统筹人类与非人类身份的统一治理体系”。

非人类身份:最被忽视的安全风险


在企业的身份安全版图上,非人类身份常常被“藏”在阴影之中。它们没有工牌、没有入职流程、没有离职交接,却悄然拥有着大量系统权限,并频繁执行敏感操作。机器身份之所以危险,不仅在于其数量激增,更在于它们往往

  • “看不见、管不到、停不掉”。据数据显示,一家中大型企业中,非人类身份的数量通常是人类身份的 3 到 10 倍。而在某些云原生组织中,这一比例甚至超过 20 倍。但在身份管理系统中,它们却往往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 服务账户创建后永久存活,缺乏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在许多企业系统中,服务账户一经创建便常驻系统,往往伴随着“一次性部署、长期使用”的惯性思维。它们权限固定,缺乏动态审计与轮换流程,有的账号甚至存在多年未曾更新。这些“静默”身份一旦泄露,就会成为潜伏于系统之内的“幽灵通道”,难以察觉、极易被攻击者利用。
  • API Key 广泛使用但无权限最小化设计 API Token 通常默认具备较高的权限,它们往往拥有对多个系统和资源的全面访问权限。这种“全能钥匙”的设计思路本质上忽视了最小权限原则,即每个身份(无论是人类用户还是机器身份)应该只获得完成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由于缺乏分级授权机制,许多 API Key 被赋予过度的权限,甚至能够访问敏感数据和执行关键操作。这样的设计,使得即便是低权限的服务账户一旦受到滥用,也可能导致严重的数据泄露、服务中断或系统入侵。

人类离职,机器身份“遗留”未处理

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员工离职是常见的现象,但与之相关的安全问题常常被忽视,尤其是对于员工所创建或控制的机器身份(如服务账户、API 密钥、自动化脚本等)。这些机器身份往往没有随着员工的离职及时被收回或审计,成为了安全审计与合规检查中的“盲区”。
更危险的是,这些身份并不会“自行发声”——不像员工一样有行为记录、培训记录、工时记录,非人类身份一旦被滥用,往往在攻击者已经完成行动之后才被发现。非人类身份正逐渐成为企业安全体系中最大的“暗面”——不易被察觉,却极易被利用。

权限蔓延:服务账户继承人类权限,形成“隐形通道”

许多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往往采取“快捷配置”的方式,为服务账户赋予与人类员工相同的权限,甚至直接复制开发者或运维人员的角色策略。虽然这种做法在短期内方便了部署,但在长期使用中却带来了权限蔓延的问题。例如,服务账户被配置为“管理员”或“超级用户”以便快速解决权限不足的困境,或者原本仅用于调用某个API的Token,却拥有了访问整个平台数据的权限。此外,开发者离职后,他们创建的服务账户依然保留着全部操作权限。这些过度授权的账户通常没有严格的访问控制和最小权限策略,意味着即使攻击者能够突破一个较弱的服务账户,也能通过横向扩展获取系统的更高权限。一旦攻击者控制了这些“影子账户”,他们便能绕过常规的安全防护机制,悄无声息地获取敏感数据,甚至在系统内部署恶意代码或后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安全损失。

所有权模糊:身份归属不清,审计难以追责

在大多数组织中,很少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个服务账号属于谁?谁在维护它?它到底还在被用吗?”许多机器身份(如服务账户、API Token、CI/CD 脚本等)已经成为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这些身份的广泛使用,很多时候它们的归属和管理被忽视,导致了严重的“所有权模糊”问题。安全团队往往无法清晰地追溯到每一个身份的创建者、维护者以及当前的使用情况。一个服务账户或 API Token 可能在多个系统或团队中被共用,这种做法虽然简化了初期部署,但随时间推移,往往会导致身份的归属变得模糊。没有人能清楚地知道,某个账户或Token的使用者是否依然活跃,是否仍在按计划使用,或者是否被滥用。由于这些身份的“无主化”,在进行安全审计或发生安全事件时,追溯责任变得极为困难。没有明确归属的身份使得安全团队无法有效地追查谁负责了这些身份的维护,是否有滥用的情况,甚至是否存在恶意活动。一旦出现数据泄露或安全攻击,追责时很可能会陷入“身份无主、权限无责”的困境,增加了事故响应和合规检查的复杂性。机器身份的“无主化”正是当前身份治理的一大灰色地带。

打造统一身份安全治理平台,重构人机协作信任体系

面对身份爆炸、人机混合的复杂现实,传统“人管人、脚本靠约定”的身份管理模式已无法应对今天的安全挑战。Authing 提出“统一身份安全治理平台”的架构理念,打通人类与非人类身份管理的边界,构建全栈身份安全能力体系,帮助企业实现可控、可视、可审计、可持续演进的身份治理。

统一身份目录:从“谁是谁”到“谁管谁”的可视化治理

Authing 提供的统一身份目录打破了传统身份管理中的信息孤岛,将企业内所有的身份信息无缝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中。通过这种集中化的管理方式,企业不仅能够轻松管理来自不同系统和平台的身份信息,还能在不同身份之间建立明确的关联和归属。例如,用户身份不仅能与其所在的部门、项目、角色等信息进行关联,还能跟踪每个身份的责任人,从而实现精准的权限控制与审计。此外,身份可视化追踪功能让每个身份的创建者、使用者、调用记录等数据都能清晰显示,帮助安全团队快速追溯身份的历史操作,形成完整的审计链条,确保企业在面对潜在的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反应并精准定位问题来源。自动目录同步功能使得身份目录能够与各类外部系统(如 Active Directory、HR 系统、DevOps 平台等)保持实时双向同步,确保所有身份信息始终保持一致,从而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安全漏洞或管理混乱。Authing 帮助企业实现了从“谁是谁”到“谁管谁”的身份治理转变,为身份管理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身份不只是存在,还需要有“开始与结束”

Authing 的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确保身份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安全性与合规性,涵盖了身份从创建、激活、使用到变更、停用、注销的各个环节,尤其关注人类身份与机器身份的联动风险闭环,消除身份管理中的盲区,防止身份滥用与权限遗留带来的安全隐患。Authing 自动识别并关联服务身份与其人类创建者,确保每个服务账号或 API Key 都有明确的责任归属,从根源上杜绝“无主身份”问题,避免出现长期无人审计或管理的“幽灵账号”。当某个服务账号被创建时,它将立即被关联到负责的人员,确保所有身份都可以追溯到具体的责任人。Authing 自动化身份管理平台通过集成最新的身份认证技术,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高效管理用户身份、权限控制和安全策略。通过简单的配置和无缝集成,Authing 帮助企业消除身份管理上的技术障碍,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操作效率。

精细化权限控制,每一个身份都“用其所该用”

在当今复杂的混合身份环境中,企业对权限控制的需求变得更加精准与灵活。Authing 提供的精细化权限控制机制,旨在确保每一个身份仅能访问其所需的资源,严格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并能够根据实时变化灵活调整。通过灵活的授权策略和实时监控,企业可以有效减少潜在的权限滥用与安全隐患。Authing 支持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的双模型混合授权,确保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最小权限原则能够有效落地。同时,Authing 提供「管理员权限」,让权限管理回归到业务本身。根据员工职责来赋予员工不同的角色权限。系统将各类权限聚合起来组成「角色」,给后台管理员(员工)赋予不同的角色,就可以控制其在系统中可接触的空间范围,确保他们「权责分明」、「不越界」。Authing 新版管理员不仅不局限于超级管理员的权限分配与管理,还支持协作管理员将自己拥有的权限继续授权,达到层层下放的授权效果,实现灵活又严谨的权限管理能力。

MFA 与 SSO 策略灵活区分,安全策略不再“一刀切”

在传统的身份治理模式中,安全策略往往采用“统一标准”,无论是人类身份还是机器身份,都施行同样的保护措施。这种“一刀切”的方法无法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身份管理需求,尤其是当身份种类繁多、行为模式各异时,单一的策略容易造成安全与效率的矛盾。Authing 持续自适应多因素认证通过全方位扫描和分析用户身份和行为,采用无监督学习方式,深度学习用户的特定行为模式(例如登录时间、习惯、设备、生物特征等),以主动发现合法账号是否受到非法使用的威胁。在自适应多因素认证(基于上下文属性判断当前安全状况以增加因素认证)的基础上增加了实时风险评估技术对用户进行动态评估安全系数。在时间维度上,持续自适应多因素认证在用户整个使用旅程中持续不断的对其进行信任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增加额外的认证流程。对于金融、医疗、政府等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的行业,持续自适应多因素认证能够为敏感数据提供多重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无论是人类身份还是机器身份,Authing 通过统一的 SSO 登录体系与策略引擎,实现了集中管理和审计。用户无论使用何种身份,都能通过单点登录无缝接入所有授权系统,避免了反复登录的繁琐,同时提升了整体用户体验。